汤雄伟是2020级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研究员徐建桥、副研究员郭汝梦。汤雄伟在博士期间专注于同震和震后形变机制研究,通过创新融合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数据和方法,系统揭示了断层几何复杂性对地震破裂行为的控制作用,提出了耦合应力驱动深部余滑与运动学浅部余滑的混合演余滑模型,并发展了震后形变综合机制分离新方法。这些研究工作深化了对震源运动学特征、断层滑移模式及地球深部流变性的认识,对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
韩逸飞是2021级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研究员黄进良、副研究员池泓。韩逸飞在博士期间聚焦长时期湿地监测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围绕遥感影像分辨率增强技术和湿地分类方法开展了相应研究,设计出以不同尺度边缘差异性为判定标准的时空谱融合模型,建立了精细化的内陆湿地分类方法并制作了江汉平原地区长期的湿地类型数据集,为湿地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提供精准化决策。相关成果发表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要闻
要闻| 精密测量院汤雄伟、李金庭、韩逸飞三名研究生获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 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奖名单”,精密测量院3名博士生榜上有名。其中汤雄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李金庭、韩逸飞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汤雄伟是2020级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研究员徐建桥、副研究员郭汝梦。汤雄伟在博士期间专注于同震和震后形变机制研究,通过创新融合地震学和大地测量学数据和方法,系统揭示了断层几何复杂性对地震破裂行为的控制作用,提出了耦合应力驱动深部余滑与运动学浅部余滑的混合演余滑模型,并发展了震后形变综合机制分离新方法。这些研究工作深化了对震源运动学特征、断层滑移模式及地球深部流变性的认识,对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
李金庭是2020级精密测量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研究员王谨。李金庭在博士期间围绕冷原子干涉集成化科学难题,与课题组成员一道致力于空间冷原子干涉及其惯性量测量的研究,攻克了最优角度补偿、在轨转角自标定等关键技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空间冷原子干涉陀螺,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npj Microgravity,Sensors等国际学术期刊。
韩逸飞是2021级自然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研究员黄进良、副研究员池泓。韩逸飞在博士期间聚焦长时期湿地监测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围绕遥感影像分辨率增强技术和湿地分类方法开展了相应研究,设计出以不同尺度边缘差异性为判定标准的时空谱融合模型,建立了精细化的内陆湿地分类方法并制作了江汉平原地区长期的湿地类型数据集,为湿地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提供精准化决策。相关成果发表在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际学术期刊上。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设立于1989年,每年评选一次,该奖不仅是对获奖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青年科研人员投身科学事业的极大鼓励。期待全体研究生以获奖同学为榜样,脚踏实地、潜心科研,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创新,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